管理培訓
管理培訓_*_ |信匯中正領導力

在做出商業(yè)決策前,先考慮“最壞結果”可能是什么

當前位置:
在做出商業(yè)決策前,先考慮“最壞結果”可能是什么

無論論在商業(yè)活動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,人們都會面臨諸多選擇,有的選擇很簡單,有的卻可能需要我們考慮上幾天。

拿日常生活來說,去餐廳看著菜單決定吃什么是一個十分簡單的選擇;然而在買房的時候要考慮的因素極其繁多,就不能算是一個容易的抉擇了。

在紛繁復雜的選擇題中,我們不可能每一次都能選出最佳答案。說到這里你可能會想:“我們平時怎么可能會選最差的一個選項呢?”其實人這種生物,經(jīng)常會做出這樣的事。

用工廠里發(fā)生的實例來說明,大家應該會更容易理解。

工廠信奉的原則自然是“安全第一”,在保證安全方面措施也十分嚴密。一般情況下,一兩個小失誤并不會導致發(fā)生事故。但是事故卻時常在發(fā)生,且大多都起因于那些如果注意一下就能避免的人為失誤。如果我們時常反問自己:“我的這個操作(選擇)可能帶來的最壞結果是什么?”也許就能避免重大事故的發(fā)生。

縱觀之前重大事故的原因分析,我們就能發(fā)現(xiàn)事故多發(fā)于工廠想要“增產(chǎn)”、“提效”、“創(chuàng)新”等時候,有別于日常業(yè)務。這也就說明,我們往往為了達成目的而輕視了風險。

比如我們現(xiàn)在要挑戰(zhàn)在同樣的時間里增產(chǎn)20%的任務。工作的最好結果當然是完成任務達成了20%的增產(chǎn),但是最壞的結果是什么呢?

就是引發(fā)悲慘的事故。

在這個最好結果(達成增產(chǎn)20%的目標)和最壞結果(引發(fā)事故)之間,還存在很多其他的可能性,比如增產(chǎn)5%、增產(chǎn)10%,或是增產(chǎn)20%但花費的時間翻倍等。由于我們會下意識地在意“增產(chǎn)20%”這個目標,會人為地忽略了安全措施。

如果在行動中抱著“無論如何不能引發(fā)事故”的想法,事故發(fā)生的幾率就很低了。就算達不到最好結果,阻止最壞結果的發(fā)生應該并不是難事。

經(jīng)歷過一次慘痛教訓的人自然會變得慎重起來,不會重蹈覆轍。但是凡事都要經(jīng)歷一次才能長記性的話就是一樁麻煩事了。所以我們在對待工作時必須嚴謹,時刻意識到最壞的結果。

與工廠的事故相比,我們的工作可能顯得比較輕松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其實也可以采取類似的思考方式。我來介紹一些自己的經(jīng)歷吧。

假設我和幾個朋友在新宿小聚,晚上11點散場。離我家最近的車站是高田馬場站,從新宿乘電車5分鐘能到,從高田馬場站到家則需要步行20分鐘。一般我會坐山手線電車到高田馬場站,然后步行回家。然而我偶爾還是會從新宿打車回家,雖然有些奢侈,但這是為了避免“最壞結果”而作的決定。

如果我走著去新宿站坐電車,就可能遇到一些送免費啤酒招攬客人的店。喝酒的人很容易失去理性,一個沖動我就可能會進去再喝幾杯。待到我乘上電車到了高田馬場站步行回家,路上還會遇到幾家拉面店。人喝完酒正想吃點東西墊墊肚子,拉面的誘惑相比酒精有過之而無不及。就算忍著餓走過前兩家店,到離家最近的那家也可能不自覺地走進去。

對于與朋友聚到11點回家的我來說,到處亂逛可以說是最壞的結果,這不單浪費時間和金錢,對身體也有害無益,而且喝多了之后弄不好會遭遇事故。

于是為了避免最壞結果的發(fā)生,我選擇打車回家。

雖然我明白我坐著電車直奔回家是最好的結果,但這一過程中如果有個不小心,就會演變成最壞的結果,所以還是付出100多元的出租車費比較保險。

也許不喝酒的人對這個例子沒有共鳴,不過在其他方面,如購物、運動或是人際關系上,每種情況都有它的“最壞結果”,工作也是一樣。

我們在爭取達到最好結果的同時,也要時刻意識到這樣做可能產(chǎn)生的最壞結果是什么。只要能避免最壞結果,業(yè)績的平均值就會有所提升。

成就高成效,實現(xiàn)管理能力快速提升,12Reads系列管理培訓教材限時特惠! 立即購買 PURCHASE NOW